• 新闻动态

江苏省政协第十八届“戏曲走近大学生”名家授课系列讲座精彩回顾(一)

发布日期:2024-05-05    浏览次数:

  在古老的艺术殿堂中,昆曲以其独特的魅力与韵味,持续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4月16日,一场关于昆剧小生表演艺术的讲座在校园内举行,深入探讨了昆曲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及现代传承。

  昆曲小生,手执长袖,眉梢一挑,仿佛是一幅行云流水的画卷。他们不仅在舞台上舞袖飞扬,更是以精湛的技艺将人物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不到江南怎见月,到了江南又忆家。”昆曲小生们以身体语言书写着中国古典美学的华章,每一次动作、每一声音节都在述说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沉淀。

  讲座伊始,主讲人周雪峰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昆曲的渊源。从昆山腔的雏形到昆曲的形成,再到昆剧的繁荣,昆曲艺术经历了数百年的沉淀与积累。特别是晚明清初时期,昆曲盛况空前,虎丘曲会、文人聚会等活动将昆曲推向了艺术的巅峰。

  随着历史的变迁,昆曲艺术也经历了起伏与波折。在清中叶的花雅争胜中,昆曲曾一度陷入低谷。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昆剧传习所应运而生,为昆曲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立于1921年的昆剧传习所,在沈月泉等名师的悉心指导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昆曲人才,为昆曲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1956年,昆剧《十五贯》的上演成为了昆曲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部揭露官僚主义、歌颂实事求是精神的剧目,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全国范围内成立了多个昆曲院团,昆曲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讲座中,周雪峰老师还特别提到了昆曲行当中的小生表演艺术。小生作为昆曲中的重要行当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魅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主讲人通过现场示范和讲解,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昆曲小生表演艺术的魅力。

  倾心呈现,华彩绽放。昆剧小生,经典传承,舞台上的华美风景线。温婉深情,细腻入微,每一次的演绎都是一场心灵的盛宴。古韵悠长,情感绵绵。小生艺术,雅俗共赏,跨越时空的精神交融。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展现着文化的底蕴,他们的表演是一次次的心灵启迪与共鸣。

  而在昆曲的舞台上,小生们更是承载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观赏昆曲小生的表演,仿佛置身于一段段真挚的情感之中,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周雪峰老师现场演绎了【江儿水】【脱布衫】【幺篇】等昆曲片段,让我们一起欣赏其精妙绝伦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