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美育讲堂 | 省政协第十八届“戏曲走近大学生”名家授课系列讲座精彩回顾

发布日期:2024-10-10    浏览次数:

2024年9月26日和2024年10月10日,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周秦教授在敬文书院报告厅成功举办了两场精彩纷呈的讲座。两次讲座分别探讨了《牡丹亭》作为昆曲经典的成因及其舞台呈现,以及昆曲清工的演唱技巧和唐宋词在昆曲中的演唱实践。

《牡丹亭》探秘:临川文学与昆曲艺术的完美交融

周教授的讲述从《牡丹亭》的文学根源入手,细腻而深入地剖析了这部昆曲杰作的文学价值及其戏曲艺术的深邃内涵。作为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传世之作,《牡丹亭》不仅是戏曲史上的瑰宝,更是昆曲艺术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周教授详尽地解读了文学作品如何转化为舞台上的表演,引领同学们跨越了文字与舞台的界限,深切感受到了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从剧本的精心打磨到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从情节的巧妙转折到角色的生动塑造,无不体现了昆曲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无穷智慧。通过周教授的精彩讲解,大家深刻认识到昆曲不仅是戏曲的一种形式,更是文学与表演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

古词今唱:昆曲清工演绎唐宋词的韵味传承

周教授对昆曲表演中独树一帜的“以歌曲之法歌词”进行了深入探究,即昆曲清工与唐宋词昆唱的艺术交融。昆曲清工,这一昆曲演唱的特有技艺,以其严谨的规范和精确的音韵要求,不仅追求声音的准确,更强调在每个音符中融入情感,以传达角色的心灵深处。昆曲清工的唱腔细腻如丝,旋律曲折动人,令人沉醉于其无尽的韵味之中。

周教授特别强调了唐宋词昆唱的巧妙结合。这种将古典诗词与昆曲旋律完美融合的艺术手法,让唐宋时期的文学光辉与昆曲的音乐魅力交相辉映,赋予了古词新的生机与表现力。通过周教授的现场演示和细致讲解,同学们亲耳领略了昆曲清工与唐宋词昆唱的迷人风采。